10月27日,首届吉林省多语种翻译(笔译)大赛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大赛包含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四个语种,来自全省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翻译爱好者近700人参赛,最终有76人获奖。
本次大赛由吉林省翻译协会主办,我校与日本东京学社株式会社、长春世宗学堂、长春亿洋翻译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陈明明、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韩立强出席仪式,并就十九大报告翻译工作和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专题报告。
作为“9.30国际翻译日”的纪念活动,吉林省翻译协会将今年的国际翻译日主题——“翻译:在时代变革中弘扬文化遗产”融入比赛题目中,强调翻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发我省青年翻译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弘扬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怀。
在 “华外杯”英语翻译(笔译)比赛中,我校学生陈碧瑶荣获一等奖,滕文元荣获二等奖,商春光等4人荣获三等奖,贾桂铭等4人荣获优秀奖。
在“东京学社杯”日语翻译(笔译)比赛中,我校学生焦瑞其荣获一等奖,马荣躍荣获二等奖,黄安琪等2人荣获三等奖,曹宇等5人荣获优秀奖。
在“世宗学堂杯”韩语翻译(笔译)比赛中,我校学生石玉萍荣获一等奖,高玥、裴玮荣获二等奖,刘晓璇等4人荣获三等奖,何新茹等4人荣获优秀奖。
在“亿洋翻译公司杯”俄语翻译(笔译)比赛中,我校学生张硕佳、张兵、郝淑俊荣获二等奖,沈薇薇等5人荣获三等奖,辛昊楠等5人荣获优秀奖。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平台,不仅检验了专业学习成果,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信念。” 陈碧瑶感慨地说。
翻译工作是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吉林省翻译协会创立于1984年,在服务国家外宣大局,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激发行业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018年,吉林省翻译协会落户我校,实现了行业与高校的有力对接,为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搭建了有效载体。
作为吉林省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开设了英、德、法、西、俄、葡、意、日、朝鲜、阿拉伯、印尼、蒙古、波斯等13个外语语种,拥有34 个本科专业、15个外语类专业,涵盖文、经、管、教、艺5 个学科门类,有教育学、翻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我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95年建校之初。翻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013年8月,学校成立我国东北第一个高级翻译学院,设立翻译专业咨询委员会,聘请翻译行业资深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密切融合;设有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建有省级翻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多语种同传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翻译工作室等先进翻译教学和实践设施。学校坚持精品办学,已形成“多语种翻译+”的人才培养特色,至今已为社会培养近千名翻译专业人才。
近年来,翻译专业师生抢救性地整理了侵华日本老兵口述史和日本关东军资料,承担了《东北抗联》《铁蹄下的东北》《人参》等央视大型纪录片和吉林省委宣传部大型文化专题片的翻译任务,完成了吉林出版集团《汤姆斯威夫特》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及翻译专家们的高度评价。